来源:天同诉讼圈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24日

文 / 王晓雨,天同律师事务所重庆办公室负责人
引言: 想赢复杂案件,核心是说服法官,占领法官心智。而要占领法官心智,一定要把梯子搭好,帮助法官登高,让法官在更高维度对我们的案件有个认知。
关键词:复杂案件、法官、代理人、三个方法

越是复杂案件,代理人越容易犯这几个错误:1、生怕法官听不懂,总越想把事情说周全一些,只是开庭陈述,就恨不得把案件背景、事实、证据、观点统统堆给法官;2、一叶障目,陷在细节里出不来,忘记了案件的核心重点;3、生怕法官觉得自己不专业,满口的专业术语、晦涩难懂。
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本来案件就复杂,你越说的周全、细节、专业,法官可能越听不懂,结果就是,开了半天的庭, 法官还是站在原地,没有向你靠近一步 。
那怎么化解呢?其实很简单,就是 要给法官“减负”“做减法”。要把复杂案件拆成一步步的梯子,让法官觉得每一步都不难,每一步都应该走,不知不觉就走到你预设的高位了 。
具体怎么做呢?我给大家总结了三个“搭梯子”方法:

哪怕法官是专业的人,他也喜欢听简单、精炼的表达,而不是一堆专业术语的堆叠。因此,我们要通过最朴素、最简单,甚至最生活化的表达,让法官轻轻松松的把我们的观点理解,并且吸收。这个的核心是用最少的话表达最精确的观点,同时要让对方理解。
就像医生给病人解释病情,说“你这是由什么什么菌种引起的口腔黏膜的病态反应,进而导致上呼吸道感染引发的急性咽炎”,不如直接说“嗓子发炎了,细菌从鼻子嗓子窜进去了”。后者听着确实不那么专业,但病人就是能立刻懂,该怎么注意、该吃什么药。
法律问题也是一样,比如涉及多方责任的复杂纠纷,与其说各方是什么样的法律关系,怎样的责任竞合、责任列后,不如直接说:我摔了跤,A该扶人,B该赔钱,C得负责把路修好,法官一下子就明白了你到底想要表达什么意思。
大家一定要记住, 法官的脑子容量也是有限的,尤其是法官每天面临那么多复杂案件的时候,拼的一定不是谁给法官塞的东西多,而是谁能一步步占领法官心智高地 。
为了实现“说人话,化繁为简”,我们会在辅庭律师阶段,刻意训练律师汇报案件的能力。一个案子,3分钟,先用最通俗的话告诉我,谁和谁打官司,在争什么。30分钟,把案件主要事实、争议焦点、法院裁判思路、以及汇报人自己的观点讲清楚。3个小时,回应大家关注的细节问题。以上,能够轻松应对,才算合格。
为什么这样要求?就因为不是每一个庭审、每一个法官都允许你把所有内容全部阐述完毕的,那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最快速、最精练、并且最易理解的表达,是最重要的,你要能做到收放自如。当张无忌忘记所有的招数,太极宗师才真正练成。

大家都知道,诉讼可视化这项诉讼新技术起源于天同,现在已经成为非常成熟的实务诉讼技能,很多律师甚至法官都在使用。
诉讼可视化的道理其实很简单,就是在传统的“干说”与“文字”之外,辅助图表、影音、模型等,给法官以视觉、听觉、触觉的感知,增加信息的传递维度,帮助法官更好的理解案件事实,接纳我们的观点。

就好比我要打一场雾霾引发的公众健康公益诉讼,我只是用传统的语言、文字介绍雾霾的成因、危害,不如直接给法官一张对比图,看看蓝天白云与雾霾天的差别,即便法官没有在这种环境下待过,他也一定会觉得这东西是有害的,应该治理,应该赔偿。这些诉讼可视化的应用,至少在我们团队已经非常普遍了,我们现在开的很多仲裁庭,就是用PPT在做开庭陈述的,结合各方法律关系图、现场图片做开庭陈述,一定比干讲效果好很多。
不过,在此也必须要强调,诉讼可视化的核心在于对案件的精准理解,而不是画图做表炫技,诉讼可视化的本质依旧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依旧是化繁为简。如果达不到这个目的,就干脆不要用,不能本末倒置。
诉讼可视化的本质,是帮助法官更好的理解案件,说服法官,而不是画一张漂亮的图 。

这个是我个人在庭审中非常喜欢的表达,为什么,因为 通过日常、简单的举例,会让法官觉得案子听起来省劲儿,也更容易理解 。
我曾经代理过一个海事海商的案子,系列纠纷打下来,32个程序,可以说是非常复杂了。在系列诉讼中,有这个一个情节,就是对方主张我们通过合同之诉取得了债权,现在又提执行异议之诉主张货权,属于双重受偿,最要命的是对方说完这个观点法官不断点头。情急之下,我没有去法言法语的反驳,而是给法官举了个例子:
我说我们这个纠纷就像个海外代购,对方委托我在海外代购一个限量版LV,我自掏腰包把LV买到了,但对方不按照委托协议付款,我起诉对方合同纠纷,法院判对方继续付款没毛病吧。但法院判完了,对方还是没钱给我,执行也终本了,现在对方说法院已经确认我有债权了,LV就不应该是我保有了,否则我就双重受偿了,法官您还会觉得有道理吗?其实这事很简单,我并没有双重受偿,因为我并没有拿到钱,什么时候对方把钱付了,LV包我自然可以给他,不能法院出个判决,我LV就直接给他了。我这么解释完,在场的所有人就都理解了。
我还办过一个复杂证据的案子,4万份证据,涉及油品动态质押,错误查封后的损失赔偿诉讼,我也在最后陈述阶段举了一个例子,大家可以听一下,可直接拖至视频7分50秒 
通过这个视频,我想绝大多数人都能分辨谁有道理,谁没道理,对方应不应该赔偿。这个案件,也在二审顺利改判,支持了我们全部诉讼请求。

如此前提到的给法官“导航”一样,“搭梯子”其实也是同样的原理,都是基于“换位思考”,降低法官的理解难度,提升表达说服的效果,毕竟,法庭上的较量不在于法条的机械堆砌,而在于说服。

查看近期文章,请点击以下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