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周四 19:44
增长红利消失,AI时代的律师如何找到生存法则?
近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 +”行动的意见》,明确要“培育新质生产力”,指出在法律等领域将推动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的广泛应用。


发展人工智能已是国策,AI应用会越来越活跃。未来几年,要是不懂点AI应用,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可能会掉队。AI在文书起草、法律咨询、合同审查等方面的能力不断增强,这些以“重复性、熟练度”为特点的流水线工作不再具有竞争力,也一定会有很多相关岗位被取代,搬砖不像想象中简单了。向AI+法律的方向靠拢,是未来律师进阶和律所发展的一体趋势。
AI重构律所管理和法律服务的底层逻辑
站在2025年的十字路口,法律行业野蛮生长的时代已然落幕。开律所,是一场回归经营本质的淘汰赛,过去依赖规模扩张的路径正迅速失效,一个严峻的现实摆在所有管理人面前:当市场不再慷慨,我们如何生存?成本、人才、技术——这三大要素不再是独立议题,而是决定律所能否穿越生存周期的红线。
我们需要考虑一个根本问题:律师价值是否被充分释放?看清家底,是为了在收缩周期里,让每一分人力成本都产生最大回报。这不仅是成本控制,更是对现有团队成员价值的重新盘活。挑战在于如何将技术无缝融入业务,必须服务于两个核心目标:对外,为客户提供更具成本效益的法律服务;对内,提升律所的人均创收和利润率。


我们常常讨论AI如何提高法律人的工作效率:广州某律所使用AI合同审查,错误率下降68%;苏州法院AI系统已能撰写判决书95%的事实查明部分;AI可以同时扫描42国反垄断法规,为跨境并购方向的律师节省上百小时的前期准备......这就像给传统马车装上发动机,跑得是快了点,但本质还是马车。真正的变革,是智能原生,根本上改变了法律服务的起点和终点。未来可能不再是简单接受客户委托,解决已经发生的问题,而是更加主动地管理和预防法律风险。
更深远的是,技术将重塑法律服务的人才结构。最贵的不是资深律师,而是那些既懂法律又善用技术,将两者结合创造新价值的复合型人才。
AI的“缺陷”就是律师的出路
当AI的出现让信息差不再成为优势,律师真正不可替代的价值还剩下什么?答案或许是,基于复杂现实的判断力,更是面向多元诉求的决策力。能够拥有权衡个案的特殊性质与社会人情法度的天平,才是AI难以复制的。
在具备专业能力外,一名律师想要通过应用AI提升竞争力,还要熟悉AI技术和 AI行业,构建“AI生成+律师复核”的人机协作模式。正如全国律师协会网络与高新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陈际红律师所言,要成为AI专业律师,除了具备律师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外,还要熟悉 AI技术和 AI行业,能够识别出 AI发展中产生的一系列的法律问题,更进一步设计出针对性的法律服务产品,这样才能变机遇为机会。


AI能力的不可替代、AI工具的高效善用,加之律师专业能力的经验洞察和决策落地,才能让法律+AI真正跳出“工具赋能”的浅层框架,走向“重塑法律服务价值、拓宽法律服务边界”的深层实践。
由科技驱动的这场法律行业变革,终是要回归对法律服务价值的思考。律师的价值锚点将彻底跳出重复性事务的范畴,转向更高维度的专业聚焦。这一转型既是对行业固有模式的挑战,更是这一代法律人实现价值升级、重塑行业服务标准的机遇。
法律工作 All-in-One
法律事务全场景
智能工作台







开始免费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