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09-03 18:58
AI冲击下的billable hours会改变吗?
越来越多的律师通过使用AI,重新平衡了利用时间的方式。毕竟律师还有很多其他工作,拓客、会议讲座、专业培训、写文章......LexisNexis的一篇报告中有组有趣的数据:律师会如何利用AI为自己节省下来的时间。结果显示,无论律所规模大小,律师们都优先考虑用省下的时间增加计费工作。
一小时咨询费多少才算合理?
随着 AI 技术在法律实务领域的深度渗透,大量重复性工作得以简化,传统以工作时间为核心的计费逻辑正逐渐瓦解。
律师的专业劳动价值,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其收费标准中。从初级律师、高级律师到不同等级的律所合伙人,每个人收费不一样,从很多报价单来看,是从1000到6000不等。经济下行,有些客户的支付意愿,以及对“知识付费”的认知不够高,实际情况是大多普通律师的收费都徘徊在200~500/小时,还不一定能被客户接受。
对于许多律师而言,服务的收费方式是个难题。一方面,律师服务定价或许再不会以投入的时长为标准,而是将更清晰地转向最终的交付结果。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带来的高效成果,也让客户对法律服务费用的预期不断降低。他们希望获得的建议,是要大大区别于通过AI就能得到的信息。
定价要与交付价值相匹配
越来越多律师觉得,AI会改变律所的收费方式。目前除了按小时计费,比较主流的就是计件收费、按标的额比例收费和风险代理收费。此外也看到两种新鲜的做法,一种是根据案件风险或复杂程度来动态定价,另一种是AI工具和专家分析打包在一起的服务定价。而且往后,这种固定的组合定价大概率会越来越多 —— 一来能满足客户的需求,二来也体现出了AI在优化服务交付效果上的积极作用。


抛开洽谈交际能力,律师之间在交付能力上的差距将会聚焦在AI的运用上,法律服务的整体生产力水平必然会随之提升。除了常说的可能会被AI取代的业务之外的工作,其收费标准或者客单价也难免会下降。
效率基础 收费就不基础
一次普通商业诉讼的律师费用,根据案件复杂程度和标的额不同,平均在数万元至数十万元不等,而AI的应用,正让部分法律服务的成本得到显著降低。其实这里产生了一个伪命题:律师使用AI,律师费就要打折扣吗?
AI生成的内容如果确实能帮客户解决实际问题,为律师解决效率问题,且服务质量不变的情况下,那为什么要降低收费呢?说白了,律所或律师个人购买、训练AI系统也是花了时间花了钱的。话说回来,AI系统搭好了用顺了,前期那些基础活儿AI都能搞定,律师处理案子会更有条理、更有效率,有更多精力放在伦理判断、定制策略、庭审表现上,有更多时间跟客户坐下来好好聊案子谈需求,怎么不算是迎合了客户的期待呢?
现在不同业务领域的计费方式不同,像常规合同审查、尽职调查这些流程化的工作,大多用固定费用或者尝试用AI批量定价了。毕竟这类工作能靠工具提效,不少律师已经在用类似律页这样的AI工具辅助处理案件。但复杂诉讼、并购谈判这类需要多策略的工作,能不能结合AI计费,关键还要看业务能不能预测、能不能标准化。


现在还没到彻底不用按小时计费的时候。未来要变革,就不只是简单替换。计费模式的改变不只是改定价,它和律所的绩效挂钩,更多是触碰到律所管理和文化层面了。
法律工作 All-in-One
法律事务全场景
智能工作台







开始免费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