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发布于 周二 10:34
83万律师时代:别慌,先搞懂行业发展的逻辑
全国律师83万,司法部最新数据一出,不少律师感慨队伍逐渐壮大之余,也倍感压力。头部律所靠品牌和资源就能稳拿大单的情况越来越少,中小所的生存空间也在不断被挤压。对于青年律师来说, “发展问题” 变成了 “生存问题”,只靠底薪生活,陷入了 “无案可练 - 能力不足 - 更无案源” 的死循环,熬再久也只是原地打转。中腰部律师的案源被挤压,扛不住价格战,传统业务被低价抢,高端业务够不着。不禁发问,律师们为什么一直在挣扎?

01. 别只怪“人多”,行业逻辑早变了

有律师给自己洗脑,把问题归为行业内卷,但真不是人多的错——是行业的底层逻辑,早就不是“谁懂法谁赚钱”了。

第一变,行业导向。司法部反复提“公共法律服务均衡化”,意思很明确:要让没钱的人也打得起官司,而不是每个过了法考的人都能赚大钱。以前靠信息差、资源差就能赚的钱,现在正在被普惠服务挤掉。 

第二变,区域失衡。北京、上海、深圳占了全国超半数的法律服务收入,优质案源和人才全往这几个地方跑。县域律所更惨,只能靠婚姻家庭、民间借贷这类基础业务赚辛苦钱,还得面对低价竞争、服务缩水、客户流失的死循环,留不住年轻人,也接不到高端活。 

第三变,技术赋能。 AI 一小时能完成律师3天的合同审查量,且出错率更低。很多基础工作AI能包圆,甚至做得更快。再拿“五院四系” “文书写得好” “法条记得熟”当核心竞争力,早晚被替代。 





02. 想要破局,思路重构才是真出路

在律师圈里,总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内耗。总有人问,到底还有什么机会——但没有谁能做到独享一块大蛋糕。例如现在案源难找,大家都想分新媒体赛道的一杯羹,那些能抓住机会成功的,不过是用新思维盘活已有的路。固执认为“酒香不怕巷子深” ,不做推广,没人知道你。 

也有一些声音建议,往“小而专”走。现在都强调复合能力,跳出万金油模式,选择细分领域深耕 3-5 年,建立专业壁垒,养成产业思维,搞懂商业逻辑和运作规律,提供 “法律 + 产业” 的解决方案,靠生态协同发力,从 “单打独斗” 变成 “生态节点”,承接更复杂的高价值业务,避开低价内卷。  

还有个更关键的思维转变,要做“问题架构师”,学会借力打力。用AI处理基础工作,把更多时间花在跟客户聊需求、设计解决方案上。

83万不是终点,有人预测年底可能会突破90万。与其慌“狼来了”,不如先想清楚:未来的律师到底拼的是什么,你的不可替代性又在哪里。AI技术已经大大赋能,在AI时代依旧能够抓客户需求,有情绪价值,能随机应变,与资源协同,更脚踏实地的律师,或许更有能力在千军万马过的独木桥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法律工作 All-in-One
律页法律工具1
律页法律工具2
律页法律工具3
律页平台
律页法律功能1
律页法律功能2
律页法律功能3
开始免费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