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09-16 11:11
Lawfront新动作:律师使用AI产品,提效不再是第一考量?
近日,凭借私募资本支持的国家律师事务所整合商Lawfront投身了法律AI市场,寻找能为其收购的——包括Trethowans、Brachers、Farleys等在内的几家英国律所,提供广泛服务和实践的AI产品,并最终选择了总部位于伦敦的人工智能公司Jylo。
1⃣️ Lawfront牵手AI,有什么信号?
这不仅仅是关于效率,更是专业知识的民主化。我们合作律所的知识不再只有利于他们的内部团队,还会成为整个团队的战略资产。——Lawfront创新与人工智能部门负责人James Grice
Jylo平台能助力律师事务所在内部运用各类大型语言模型(LLM),打造专属的人工智能“操作手册”,完成法律工作的自动化处理和提效增速。借助该技术, Lawfront旗下六家律所不仅能开展跨所协作,还可共享最佳实践经验,团队对可针对文档分析、审阅或文档生成场景,定制专属操作手册,将耗时繁重的任务自动化,例如识别关键条款、提取核心信息、核查合规性以及标记风险点等。
正如James Grice所说:以前,所里资深合伙人的经验最多能帮到自己团队;而未来,这些经验能变成公共可用的战略资产 —— 比如把某位律师审核并购合同的思路做成AI模板,其他律所的年轻律师也能照用,不用再从头摸索。
大家共享知识,你擅长婚家,我专攻公司法,彼此的AI模板能互用互通。对区域律所来说,这其实是条破局的路。传统市场里,小所缺资源、缺经验,想和大所竞争很难。James Grice提到,此次投入就是要让旗下律所“在区域市场里比同行更有优势”。
法律行业都在卷效率,AI节省工作时间只是基础,更大的价值在于让更多资深律师的专业经验,变成所有律师都能复用的资源。Lawfront迈入法律科技市场,不是单纯“使用工具”,而是在重构法律知识的分享方式——把零散的经验聚起来、规模化,最后变成实实在在的竞争力。
对所有律师来说,这其实都是个信号:以后对待AI,别只想着提高工作效率,更要学会借助AI接住更多资源、更快成长。在法律行业,经验永远值钱,但让经验真正流动起来,才是律师个体之间拉开差距的关键。
2⃣️从经验壁垒到资源流动:
AI 重塑法律服务行业的三大变革
Lawfront此次动作,看似是一次普通合作,实则撕开了法律服务行业变革的一角。当生成式AI开始深度触及律所运营,行业里那些根深蒂固的规则正在被改写,从资源分配到竞争逻辑,再到律师的成长路径,都在发生肉眼可见的变化。
- ●经验不再是少数人的“私产”,开始走向“共享化”
法律服务,绕不开经验壁垒。资深律师的办案思路、技巧逻辑,大多靠“师徒相传”或“自我摸索”积累,年轻律师要想掌握,往往需要沉淀多年。大所靠着资深合伙人的经验优势,轻松占据高端业务市场;小律所则因为缺乏优质经验资源,只能在中低端市场挣扎。
AI的出现有望打破了这种“经验垄断”,正如Lawfront的实践,让原本攥在少数人手里的知识资产,变成了整个团队甚至跨律所的共享资源。
- ●区域律所的竞争逻辑改变,从“单打独斗”转向“抱团突围”
除了北上广深等地之外,提到某个区域的律所,关键词往往是“局限”—— 资源少、专业领域窄、抗风险能力弱,面对全国性大所几乎没有还手之力。很多区域小所只能盯着本地的离婚案、小额合同纠纷,想拓展商事、知识产权等高端业务,却因为缺乏经验和资源接不到案。
如果大家能共享彼此的专业优势:相当于组团搭建了一个“小型专业矩阵”。现在区域律所的竞争,不再是单个律所的实力比拼,而是 “资源共享联盟” 之间的较量 —— 谁能更快整合盟友的经验,谁就能在本地市场抢占先机。
- ●律师的成长路径改道,从“熬年限”到“技术赋能”
对年轻律师来说,过去的成长路径几乎是固定的:从助理做起,帮资深律师整理案卷、校对文书,熬上两三年才能独立处理简单案子,再用五到八年积累经验,才有机会接触复杂业务。执业年限成了衡量大部分律师能力的重要标准。
而有了AI 工具,年轻律师不用再花大量时间核对合同条款、检索法规案例 ——AI 能快速筛选关键信息、提示风险点,甚至生成初步的法律文书。律师可以把节省的时间,用来研究复杂案件的办案思路、跟客户沟通需求,更快理解行业需求。现在的行业里,“会不会用 AI 工具” 正在成为新的竞争力 —— 能借AI快速吸收经验的律师,成长速度会远超同行。
当AI 开始打破经验壁垒,重构竞争逻辑,加速律师成长,整个行业正在从“靠经验吃饭” 的传统模式转变。对所有律师来说,看懂这场变革,用好AI 工具,才能在行业洗牌中站稳脚跟。行业永远不会淘汰努力的人,但会淘汰跟不上变化的人。
法律工作 All-in-One
法律事务全场景
智能工作台







开始免费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