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09-22 10:07
做律师,情商有多重要?
年轻律师,你或许能在法庭上碾压对手律师,但如果不会处理客户情绪、不懂团队协作、不善化解矛盾,拥有再强的专业能力也是单兵作战。专业能力必不可少,但还有一种能力被忽视—— 情商,它关乎你能否在行业中实现价值、发展长远,对律师而言,情商绝非可有可无的加分项,而是决定一个律师人际关系质量、职业发展轨迹,甚至职业幸福感的关键因素。
情商,为什么是律师的加分项?
学校培养律师的思维能力、专业能力,但在交际能力的培养上,或多或少有些盲区。有律所入职培训要上情商课,小到称呼,大到维护客户请客送礼。有律师初入职场时认为,只要专业能力过硬,就能一路顺风顺水。其实随着职业发展,工作要求不断变化,更需要展现一个人的影响力、说服力和团队领导力。而情商不够,就是明显的短板。
法律工作的核心始终围绕“人”展开,要以清醒认知、共情心态和强大的适应力去面对同事、客户、法官、对方律师等等角色。
从本质来看,情商包含四大核心要素:
自我认知:关注自身情绪,并清楚情绪会怎样影响自己的行为。
自我调节:尤其在高压环境下,能有效管控自己的情绪反应。
社交认知:捕捉场合中的情绪氛围,读懂他人的动作表情背后的含义。
关系管理:擅长建立融洽的关系、化解矛盾冲突,并赢得他人信任。
高情商的律师,能在紧张的谈判中洞察局势,察觉到客户是否有所隐瞒,还能在矛盾升级前及时平息事态。反之,情商不足的律师,往往会被突发冲突打个措手不及,遭到同事误解,甚至在不知不觉中疏远了客户。
一位团队合伙人能力很强,但说话直接、脾气臭,待人严厉,不经意间总是伤害与同事、与客户之间的感情,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团队成员大量流动;还有一位律师做风险代理,案件一直拖着没执行,他也不主动和客户沟通报备,给委托人的感觉就是拿了钱还不主动跟进线索,最后客户想换律师,闹得很不愉快。他们的问题不一定在于专业能力,但一定有情商的成分在。
优秀的人才随处可见,而情商正是让一个人脱颖而出、站稳脚跟的一大差异点。同事更愿意和自己信任、尊重的人合作;领导也更倾向于提拔那些能凝聚团队、激发他人潜力的人。客户记住的,不仅是你帮他们赢得的案件结果,还有你与他们相处时带来的感受。情商不是软实力,而是战略硬实力。高情商的律师,不仅能把工作做得更好,还能打造更长久、更有成就感的职业生涯。
经营关系,细节中看为人处事的素养
情商并非天生注定,也需要去学去练。与人相交,不妨以真诚为底色,同时将对关系的“适度经营”视作修养的自然流露。可以试着去做几件事:
专注交流,主动寻求真实反馈:沟通时,不论对方的回答你是否赞同,不要轻易打断,先放下插话的念头,认真倾听。在现场谈判或活动交流后,询问他们对你的表现有什么看法。
及时同步,主动跟进:无论是和法官沟通,还是到了程序推进的关键节点,或是和对接人沟通,都及时让对方心中有数,让对方直观感受到你的重视,也减少信息差带来的误解。
先观察,再回应:很多下意识的反应动作,往往只会破坏关系,而无助于解决问题。遇到尴尬棘手的情况,先停顿几秒再开口。这个小习惯能帮你避免很多冲动反应,做出更理性的判断。
学会共情:与他人交流时,试问自己:对方现在在想什么?对方感受如何?对同事,恰当给予一些礼貌关怀,也能增强团队凝聚力。对客户,不急于切入案情,先接住情绪,再输出专业。当事人有时要的不是专业答案,而是解决问题的信心。
提升抗压能力:不要过于功利,更不要过于共情,无论案件最终情况如何,都要保持平和稳定的情绪。通过正念冥想、运动或写日记等方式,学会在压力下调节自己的情绪。
年轻律师刚踏入竞争激烈的职场,仅靠扎实的法律知识难以应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多样的工作场景。从与当事人沟通、团队协作到法庭上的交锋,为人处事的能力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职业发展。懂人情世故也不算是丢了血性,更像人际互动里的润滑剂,能让事情推进的成本更低。情商不是天生,还要在长久实践中不断打磨。
法律工作 All-in-One
法律事务全场景
智能工作台







开始免费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