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我们最终是否选择律师道路,法学生都大概率有一段律所实习,无论是简历镀金还是了解行业生态。不过大家能感受到,去过的朋友都不少怨言,有时候不要过于苛责自己,其实就是法律从业的环境挺恶劣的。但什么样的律所实习是不踩坑的,我分享几点经验之谈。
1️⃣ 待遇不一定是最重要的,但远低于行业平均值是万万不能的(别打黑工)(别付费上班)。以北上深为例,大部分本科生实习待遇在100-150/天,研究生在150-200/天,如果每天给到30-50可能还不够通勤和吃饭,哪怕说是“业务业内领先”“红圈所”也还是擦亮双眼,薪资待遇也是人才尊重度的直接体现,正经公司不至于缺这点钱。
2️⃣ 面试的时候“上位者”姿态过于明显的,慎重。私以为无论是正职还是实习都是双向选择,彼此尊重是基本。在第一次面试(第一次接触)就感到冒犯,如“学历很一般啊,不好好学习吗”、“聊下来感觉和你简历写的真的差挺多的”。建议也可以直接离开了,第一次就是服从性测试,入职后大概变本加厉,实在难评,多无聊才PUA实习生。
3️⃣ “口碑”不好的所/团队慎去:可以在拿到面试邀约和具体信息后可以简单做一下检索,也许会得到不少“出乎意料”的信息。相反,好的公司无需做广告,实习生自会宣传~此外,招聘信息长期高频发布同类岗位,侧面反映人员稳定性差。
4️⃣ 情绪稳定真的很重要:新人难免出现文书格式错误、法条引用疏漏等问题,关键看管理者如何应对。许多朋友提到入职后,带教/合伙人情绪化表达非常多,大家一直都是一个“战战兢兢”的状态。虽然说法律行业细节和谨慎是生命线,但初期仍可以通过良性的沟通方式加以提示,动辄的情绪爆发和语言肯定不是一个健康的氛围。
选择律所团队时,比起关注 “招牌大小”,更应拆解具体协作细节。真正值得加入的环境,未必能承诺什么,但至少会提供可预期的成长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