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话题

来源:炜衡律师事务所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23日    


2025年10月17日,由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并购与投融资部、资本市场部、侨界联合会联合推出的“股权回购怎么做,从协议风控到顺利退出”主题讲座活动,在炜衡北京总所成功举办。本次活动同步通过律所公众号平台开展线上直播,吸引了私募股权机构从业者、科技企业创始人、企业法务及相关领域律师等参与,围绕私募股权退出核心痛点与股权回购实操策略展开深度交流。

本次活动由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并购与投融资部副秘书长 赵伟伟 主持,主讲嘉宾为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并购与投融资部主任 李可书 律师。李律师拥有法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双重学术背景,具备18年资深执业经验,同时担任中国商业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商业法治文化分会会长、天津/南京/青岛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山东大学等多所高校校外导师,以及财政部PPP中心法律专家、商务部研究院服务贸易专家等职务,在私募股权投融资、并购重组及股权回购争议解决领域兼具理论深度与实战经验,其分享成为本次活动的核心亮点。

活动伊始,李可书律师以私募股权“退出难”的行业现状为切入点,结合最新行业数据,系统剖析了当前市场基本面。随后,李律师围绕“股权回购的场景、主体与价值辨析”展开核心解读。通过表格对比IPO、并购、股权转让与股权回购四大退出场景的操作特点与适用范围,明确股权回购作为基金“兜底”路径的核心价值——2024年占比达28%,适用于企业业绩不达标、IPO受阻等约定情形。针对回购主体,他援引沪交所2023-2024年数据指出:仅实控人/创始股东承担回购责任的占比48.95%,公司与实控人连带承担的占46.15%,仅公司承担的不足5%,并强调标的公司回购需严格符合《公司法》规定,避免“抽逃出资”风险。此外,他还剖析了“股权价值(理论估值)与股权变现价值(现实收益)”的背离现象,指出2024年硬科技领域估值溢价率降至8%(2023年为15%),折现现金流法使用率升至60%,而变现价值受市场承接力、企业履约力、司法保障力三重约束,需警惕“纸面估值”与“实际回款”的落差。

在“全链条解决方案”环节,李律师从“前端风控-中端谈判-后端诉讼-收尾执行”四维度提供实操策略:前端需优化回购条款,触发条件需“可量化”,对价计算采用“本金×(1+年化6%-8%)-已分红”,并优先采用“创始人连带+核心资产抵押+股权质押”组合担保;中端通过“数据先行(委托第三方出具《现金流可行性分析报告》)”“灵活方案(分期回款+业绩对赌调整)”提升谈判效率;后端需搭建完整证据链(留存投后管理记录、违约通知等),并同步申请财产保全;收尾阶段则需通过“穿透式查询+网络查控”排查隐性资产,必要时追加出资不实的股东为被执行人,引入产业资本提升司法拍卖效率。

最后,李律师通过五个亲身经历的典型案例(医疗行业上市对赌、汽车AR天使投资纠纷、教育科技业绩对赌、国资GP医疗检测项目、基金LP退出纠纷)深度复盘,从案情背景、应对策略到结果启示,为参会者提供可复制的实操经验。例如某医疗基金案例中,通过提前保全企业核心账户与不动产,最终实现回购款回款;某汽车AR项目则通过“分期支付+净利润达标减免尾款”方案,促成调解落地。

分享过后,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并购与投融资部副秘书长赵伟伟做总结点评。她高度肯定李可书律师分享的“数据支撑性”与“实操指导性”,认为全链条策略直击行业痛点,尤其对中小私募机构、科技企业应对回购纠纷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并提出“针对企业不同发展阶段提供‘退出规划+争议解决’一体化服务”的展望。

互动环节中,多家投资机构围绕“基金回购条款设计”“代持股权的执行难点”“上市前企业的对赌协议条款如何进行保障”等问题踊跃提问。针对“如何避免回购条款因‘违反公司资本维持原则’被认定无效”,李律师结合案例给出具体操作路径,现场反馈热烈。

本次炜衡沙龙系列讲座聚焦私募股权退出核心难题,通过“数据+案例+策略”的组合分享,为从业者提供了从风险预判到落地执行的全流程解决方案。不仅帮助参会者明晰股权回购的法律边界与实操要点,也为推动私募股权行业规范化退出、缓解“退出难”困境提供了专业支撑,对提升资本市场法律服务质量、促进资本与企业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排版|王旭影

图片

法律工作 All-in-One
律页法律工具1
律页法律工具2
律页法律工具3
律页平台
律页法律功能1
律页法律功能2
律页法律功能3
开始免费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