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金融法院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30日
点击蓝字关注|北京金融法院

10月28日上午, 由北京金融法院、北京金融街金融法治建设专业委员会共同承办的2025金融街论坛金融法治平行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 。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金融发展的创新、变革和重塑”。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黄薇,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刘贵祥,北京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谈绪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寇昉出席论坛并发表致辞;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律政司司长林定国,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王利明出席论坛并作主旨演讲。

黄薇 在致辞中指出 ,本次金融街论坛对于充分发挥金融对强国建设的作用,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很有意义。金融法治平行论坛为完善金融法治体系提供了深入沟通交流的平台。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正在积极推进金融领域有关立法修法工作,通过设立北京金融街服务局等54个立法联系点,积极拓宽金融立法方面民主民意表达渠道。 北京金融街服务局与北京金融法院发起设立的金融法治专委会也为基层立法联系点运行提供了重要支持。为更好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要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确保立法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注意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切实保障金融安全,进一步加强金融领域涉外法治问题研究,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适应行业发展实践,及时推进金融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立法, 充分发挥立法联系点的作用 ,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

刘贵祥在致辞中指出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和血脉,法治是金融市场的基石和保障。最高人民法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胸怀“国之大者”,在金融民商事审判领域持续推动理念转变和工作创新,更加注重统筹处理“稳”与“进”、“防风险”与“促发展”、“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的辩证关系,将依法合规、公平效率等理念融入司法实践全过程。聚焦发展引领,持续强化金融审判领域的规则供给,大力推进人民法院案例库建设,优化金融审判的专业布局,以金融审判专业建设助力金融改革发展。筑牢安全底线,既依法保护合法交易和金融创新,也坚决打击金融领域违法犯罪行为,强化对金融风险的“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以法治方式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强化协同共治,加强与金融管理部门、行业协会、国际组织等单位的沟通协作,大力推动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积极拓展国际司法交流与合作,凝聚法治合力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谈绪祥在致辞中指出 ,金融街论坛是国家开放发展的重要平台。金融法治平行论坛对于加强金融法治建设、助力金融稳定繁荣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近年来,北京市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发展金融业,深化金融业对外开放,持续优化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等工作上交出亮眼成绩单。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对未来五年发展做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新征程上,北京市将进一步加强金融法治建设,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紧扣国家金融管理中心的定位,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新场景、新模式下的金融管理创新提供稳定的制度环境;提升金融法治治理水平,增强法治保障整体合力,在政策制定、风险处置、信息共享等方面协同发力,共同夯实首都金融高质量发展法治根基。

寇昉在致辞中指出 ,北京法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紧紧围绕金融强国战略实施和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建设,切实履行审判职责,努力为首都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金融法治环境。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作出重要部署,全市法院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更加注重强化司法裁判对保护金融创新、规范金融行为、促进金融发展的规则引领作用,更加注重与金融监管机构共同依法维护金融安全,更加注重加强北京金融法院建设,依法推动金融在法治轨道上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更大贡献。

在 “全球金融发展的法治挑战和应对”主旨演讲环节,林定国 就“深化京港合作,提升涉外法治建设水准”进行主旨演讲,介绍了香港地区证监会、港交所等“多管齐下”有效涵盖各类风险与违规情形的执法机制,根据市场发展与新兴风险持续更新的金融法律体系,以及善用中英双语普通法制度和国际化格局的涉外法治人才培训机制等,并指出香港在京港合作中可有效发挥出海融资平台、法治经验参考、协助人才培养等功能作用。香港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拥有高度法治环境。香港的金融法律制度既便利和促进资金自由流动、支持各类金融活动有序进行,又公平有效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香港将善用独特优势,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加强与北京等内地城市的金融法治合作,携手提升涉外法治建设水平。

王利明 就“数据资产的产权界定和法律保护”进行主旨演讲,指出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正深刻改变生产、生活与治理方式。在数据立法过程中,必须首先回答数据确权问题。当前的数据保护存在竞争法与产权确权两种模式,二者并非非此即彼,而是渐进过渡的关系。数据上的各种权益呈现出涉及多方主体的“网状结构”,不宜采用以所有权为基础的确权模式,应当构建信息来源者与数据处理者的双重权益结构。同时,应建立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个人数据的分类分级确权授权制度,鼓励企业通过合同约定数据可携带权,在保护个人信息等在先权利的同时,促进数据的流通与有效利用,助力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发展。

致辞和主旨演讲环节由北京金融法院院长张雯主持。



在 “跨境金融的法治挑战与应对”主题演讲环节 ,国家外汇管理局管理检查司副司长黄卉,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首席经济学家Erik Berglof,耶鲁大学法学院蔡中曾中国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Stephen Roach,北京金融法院院长张雯等四位嘉宾,从多角度分享了推进外汇领域改革发展与风险防范、提升亚洲数字基础设施能力、中国经济变革与重塑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高水平涉外金融司法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等方面的思考与实践。

主题演讲环节和成果发布环节由北京金融法院副院长宋毅主持。
在 成果发布环节 ,北京金融法院与中国证券业协会、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聚焦直接融资,深化法治协同,发布两项成果,助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其中,北京金融法院与中国证券业协会共同发布 《2024年度证券公司投资者服务与保护报告》 ,聚焦投资者权益保护,首次发布证券公司客户回访标准、证券公司投诉处理标准等团体标准,展示100个证券行业投资者服务与保护案例,为市场主体提供权威指引;发布 《北京金融法院证券司法保障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报告》 ,聚焦证券司法保障作用,介绍建院以来证券案件审理、执行情况,推出“双轨双平台”纠纷解决机制等6个创新机制,发布7项司法规则指引和10个典型案例,助力资本市场法治建设与高质量发展。

北京金融法院与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协同联动 ,在共同研究破解管理人失联、失能引发的基金清算和治理僵局的基础上,由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修订完成 《私募投资基金备案指引——私募投资基金变更管理人》 ,系统构建变更管理人的规范路径,完善投资者救济途径;北京金融法院协同发布 《私募投资基金典型案例》 ,为相关机构的有序出清及存量基金风险的化解提供司法实践支撑。

圆桌会议 由北京金融法院审判第二庭庭长丁宇翔主持,聚焦优化金融开放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邀请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法治司副司长罗娟,纳斯达克中国区首席代表郝毓盛,北京仲裁委员会委员、北京博锐开放政策研究院院长靳晖,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会计学讲席教授、中国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联席院长李峰,中欧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上海市基金同业公会会长、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刘建平等嘉宾,围绕跨境投融资便利化、跨境贸易数字化、跨境争议解决机制、涉外法治保障等话题进行与谈交流,为完善金融法治生态,助力企业跨境展业凝聚共识、贡献力量。
北京市人大代表李有光、邱添、张国顺受邀参加金融法治平行论坛,来自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国家金融管理部门、最高人民法院、北京市委政法委、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全国各地金融法院和金融法庭、金融基础设施、金融行业协会、北京金融街金融法治建设委员会成员单位、重点金融产业园区、高等院校等单位的120余位嘉宾现场参加了金融法治平行论坛活动。
扫码下载论坛发布成果




供稿 | 融法宣
编辑 | 张璐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