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话题

来源:光石法学苑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7日    


黄姗姗

广东金唐(杭州)律师事务所律师

联系方式:18258936768(微信同号)

对执业律师而言,优秀的庭审表现,既能够为自己的当事人争取合法权益,也能够向出庭的各方人员展现自己的专业实力。而一场顺利的庭审,离不开庭前的充分准备、庭上的及时反应以及庭后的全面梳理。做好以下 5 点,“嘴笨”的律师也能收获令当事人满意的结果。

庭前——全面准备庭审材料

1、梳理案件事实

在争议案件时间跨度长,或者双方当事人存在多次往来函件等情况时,对案件依据时间脉络进行梳理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在法庭调查阶段第一时间找到相关的事实,有条理地向法官进行陈述。

梳理案件事实时, 建议以时间点为脉络,整理成一个汇总的表格 ,并将相关的证据材料按时间顺序整理后与该表格一同装订,成为一个事实证据索引。事实汇总表格中, 对于关键时间点的事实可以打星标记 ,例如“解除合同通知书到达的时间”、“发出书面请求行使股东知情权的时间”、“律师函发送的时间”等。

2、论证争议焦点

争议焦点是庭审的精华部分,是律师在法庭辩论阶段发挥自身专业能力争取胜诉的重要武器。律师需要在庭前,根据案件的事实、双方的证据、争议的基础法律关系以及法律依据等内容,总结出案子的争议焦点,站在自身的角度以及对方代理律师的角度,辩证地将争议焦点进行梳理。

论证争议焦点的过程,就是律师模拟庭审辩论的过程。 可以通过自我分饰两角的方式进行梳理,也可以通过团队内举行模拟法庭的方式进行梳理。

最终将争议焦点按照诉讼请求的顺序,或者按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顺序,将问题进行罗列,在问题下就己方的观点进行详细阐述,并将对方可能提出的观点和己方对此的应对一并进行备注。

3、起草问答提纲

庭审过程中,法官以及对方当事人可能会问到一些问题,对于这种情况,事先准备问答提纲是非常重要的。准备问答提纲时,需要暂时脱离自身的角色,站在法官、对方当事人的角度去思考提问,可以从事实依据、法律依据以及诉请金额计算等方面展开。

同时,也要准备向对方发问的问题,预判对方可能的回答。当然,向对方的发问要注意提问的目的, 要带着诉讼目的去设计自己的发问。

4、整理法律依据

一切的事实说理和逻辑说理都必须基于法律规定,因此整理法律依据是庭前准备的重要步骤。建议按照争议焦点的顺序,将法律依据进行摘录并整理成一个单独的文件。

5、准备庭审记录版本的证据清单

所谓的庭审记录版本的证据清单,就是 在自己准备的证据清单的最右边插入四列,分别为“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以及“备注”。 这样就可以在庭上快速将对方的质证意见进行记录。证据三性的部分,认可的打√,不认可的打×,备注栏简要记录对方不认可的理由。

庭前——开口朗读庭审材料

1、多遍朗读准备的庭审材料

庭前多遍朗读庭审材料,能够让自己的大脑以及口舌更加熟悉自己的庭审材料,也能在朗读的过程中进一步发现材料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修改。

多遍高声朗读,让自己提前适应庭上陈述的氛围,同时也能够锻炼自己的表达流畅度和逻辑性,增强自信心。 可以通过录音等方式,观察自己的语速和表达,及时调整,以达到更好的庭审表现。勤能补拙,多遍练习表达后,再“笨”的嘴,也能流利产出高质量内容。

2、标记重要观点和法条

高声朗读的过程是为了熟悉自己的材料,朗读的过程中需要对重要的观点以及重要的法条进行标记,这样就能在庭审过程中马上找到对应的内容。在庭审时间紧张的情况下,也能将材料中的精华内容快速进行总结并阐述。

庭上——及时记录对方观点

1、总结记录对方的核心观点

如果代理的是原告方,需要注意对方是否庭前提交了书面的答辩状。如果庭前没有提交书面答辩状的,开庭当天也可在庭审开始前向法官以及对方律师询问能否提供书面的答辩状。

获得书面答辩状后,第一时间浏览各大标题以及引用的法条,从中提炼出对方的核心观点 ,进而能够在自己庭前准备的材料中找到对应的反驳观点。

若无法获得书面答辩状,那么在对方当庭发表答辩意见时,需要快速地将对方的核心观点进行总结和记录。不需要每个字都记录准确,但是观点的大致意思需要记录完整。

2、快速记录对方的质证意见

对方在质证的过程中,可能会针对证据的证明目的发表自己的答辩观点,此时需要借助庭前准备的证据清单,快速记录对方的质证意见,特别是答辩观点的部分。

如果对方是原告方,原告的起诉状中可能仅表达了对方的一部分诉讼观点,质证的过程中对方会表达出其他关键性的观点, 需要将这些区别于起诉状内容的观点进行快速记录。

3、完整记录对方引用的法条以及法官的发问

虽然庭审过程中由于时间有限,对于对方的观点以及质证意见只能快速简略地进行记录, 但是对于对方援引的法条以及法官的发问需要完整记录,因为这两个内容会影响案件的整体走向,也有助于我们研判案件结果。

对方援引的法条,记录下法条名称以及序号即可,对于法官的发问,包括提问己方以及提问对方的内容,均需要完整记录,对方对法官发问的回答也需要提炼记录。法官的发问往往会透露法官对案件的关注重点,我们可以从法官发问的内容中去研判案件的走向。

庭上——适时留白庭后回应

1、证据突袭,申请延期开庭

程序性权利是执业律师非常重要的一项权利。证据突袭是基本上每个律师在执业生涯中都会碰到的情况,在面对证据突袭时,不要过于紧张,要积极主张自己的权利。

首先可以向法官申请答辩期,请求延期开庭。其次,如果法官认为证据不影响本次开庭的,可以请求延期质证。千万不要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当庭质证。最后,如果自身专业能力非常强,或法官坚持要求当庭质证,且突袭的证据不影响案件审理的,也可视具体情况以及代理权限,当庭就补充证据进行质证。

2、意料之外的提问,庭后核实后回应

律师在庭审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法官的提问或者对方的提问,自己庭前没有准备的情况,此时律师千万不要紧张。毕竟 我们是代理人而非当事人,对于案件的事实不能一一了解并回应,这是客观事实决定的。

在这种情况出现时,除非法官明确要求当庭确认情况外, 不用急着去向当事人核实或求证,这会打断自己的庭审思路,也可能导致出现自己事先没有预估到的不利情况出现。 可以将问题记下来,并向法官申请庭后核实后书面回应。

3、管理当事人的庭审发言

对于当事人是否出庭,是律师需要在庭前评估后决定的。如果确定当事人出庭的,对当事人庭审发言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当事人在庭上不断打断对方发言,或者频繁发泄情绪,会扰乱法庭纪律以及打乱庭审节奏。此外,如果当事人未经事先沟通,就在庭上进行了一些自认或者事实陈述,该陈述若是与律师庭前了解的事实完全相悖,将对律师的庭审把控产生毁灭性影响。

因此,对于当事人的庭审发言,需要严格把控。 开庭前十分钟,要和当事人明确法庭纪律,开庭过程中也要时刻提醒当事人保持理智。 此外,涉及到案件事实方面的问题,在庭前需要与当事人详尽了解,强调其如实陈述的重要性。

庭后——回顾庭审全面总结

庭审结束并不是案件的终点, 庭后复盘总结并提交书面补充说明和代理词,才是“收官之战”。 庭前准备的再充分,也无法保证庭审过程完全按照预期开展,除了证据突袭外,也难免会出现意料之外的法官提问以及对方观点。

对于法官的提问,需要庭后在与当事人核对事实情况后进行书面梳理和回应。对于对方提出的观点,需要根据庭审情况在代理词中进行回应。代理词是对自己观点的提炼总结,同时也是对庭审表达的一种补充,要根据庭审的情况及时调整代理词的内容。

代理词的起草可以 按照庭审中法官总结的争议焦点为导向,逐一进行梳理,并标注事实依据(如:详见原告提交的证据 * 的第 * 页)与法律依据(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 ** 条的规定)。 此外,对于庭上对方观点进行反驳的部分,也可在代理词中进行详细展开。

法律工作 All-in-One
律页法律工具1
律页法律工具2
律页法律工具3
律页平台
律页法律功能1
律页法律功能2
律页法律功能3
开始免费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