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话题

来源:上海市法学会 东方法学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9日    


周汉华|数据产权:从物权到互操作权的变革

数据产权的界定关系数据基础制度建设和数据作用的发挥。目前的主流界定方案深受物权法观念的影响,以确立数据持有者的权利为中心,以数据交易作为数据价值的实现形式,既不利于数据流通利用,还会滋生各种连锁问题。因此,应当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创新数据产权观念,以互操作权为基础推动我国法律制度系统性变革,在使用中实现数据价值。互操作权以确立网络用户使用数据的权利为中心,以互操作作为数据价值的实现形式,在推动数据开放与共享的同时确保法治底线。此外,需要以权利束方式解释数据产权与三权分置,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数据产权制度体系。(全文刊《东方法学》2025年第4期)

周汉华,同济大学法学院特聘教授。

龚善要|数智时代中国式司法民主的现代化及其未来面向

依托数智技术而实践的司法民主现代化在体现“中国实践”“中国贡献”的同时,也存在潜在风险,需要予以科学回应,进而实现司法民主现代化的深入推进。数智时代中国式司法民主的现代化呈现出场域虚拟化、过程数字化以及主体网络化的实践走向,具有促进司法由接近正义迈向可视正义、由结果公信迈向过程公信、由中心监督迈向分布监督的理论贡献。然而,数智属性下的司法民主也可能存在诱发群体极化、重构过程黑箱以及引发主体操纵等潜在风险。为此,需要通过虚实空间相互耦合的构建实现司法民主群体极化的消解,通过技术可解释与算法解释权的强化实现司法民主过程的再透明,通过数据留痕模糊化、技术监管制度化以及全面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司法场景中的实践,实现技术对司法民主参与主体干预的有效防范。(全文刊《法学论坛》2024年第5期)

龚善要,东南大学法学院教授。

汤诤|数据主权的博弈与理论重构

随着全球数字化进程的加速,数据主权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数据主权是国家主权权能在数据治理上的具象化,为国家进行有效的全球数据治理提供理论基础。然而,数据主权的理论并不成熟,导致其在具体应用中出现了诸多分歧和博弈。数据主权的实施原则,如数据所在地原则、效果原则、行为发生地原则和数据控制者原则,在应对数据的流动性、分布式存储和跨境传输过程中出现的监管冲突时,均面临不同程度的局限性。同时,数据本地化和数据出境治理这两大实施机制在实践中也引发了国家间的管辖权冲突。应当以国家对无形物的主权及保护义务为基础,建立以合理联系与国家责任为核心的主权实施机制。这样中国可更有力地主张全球数据治理话语权,并在多边框架下推动达成更有弹性和包容性的规则共识。(全文刊《环球法律评论》2025年第4期)

汤诤,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教授。

苏宇|公共数据质量的制度保障

公共数据质量不仅直接或间接影响公民和法人权益,也因影响数据驱动型判断和决策的结果而深刻影响公共利益。我国在保障公共数据质量方面已制定了系列法律规范和政策文件,并采取了一定治理举措,但公共数据质量的体系化保障依然面临法律关系界定、参与途径设置和监测体系扩展等方面的难题。解决这些难题应秉持“通过设计的精细保护”思路,建立公共数据法益确认制度、质量缺陷参与治理制度和数据质量深度监测制度,强化公共数据的质量保障。(全文刊《行政法学研究》2025年第4期)

苏宇,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院教授。

汪庆华|新技术新应用风险规制的结构性反思与法律理念的重塑

新技术新应用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对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应用,我国没有采取统一立法的模式,而是针对特定技术和行业应用,出台专门的规则。我国对新技术新应用的规制经历了从最初的规制不足,到目前的及时跟进、动态均衡。在风险规制的视野下,我国的新技术新应用立法呈现出即时性、行为规制以及法律效力的溢出性等特征,具有作为预防手段、非对称监管、动态监管等结构性要素。就风险规制合宪性的一般分析框架而言,新技术新应用的立法需要满足法律保留原则、比例原则和明确性原则。(全文刊《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25年第3期)

汪庆华,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

程凌|平台劳动者自动化决策拒绝权实现路径的公私法协同

平台劳动者自动化决策拒绝权是解决平台劳动者“困在系统里”问题的必要路径。该权利作为宪法个人信息权权利束体系的组成部分,与其他宪法基本权利的实现密切相关。该权利具有双重功能,主观防御功能在于保障平台用工自动化决策的私法自治,客观价值秩序功能要求国家对平台用工自动化决策进行积极干预。相应地,该权利的实现需要私法与公法的协调配合。在私法视野下,平台劳动者以请求权的方式行使自动化决策拒绝权,权利行使须满足“仅通过自动化决策的方式作出”、对平台劳动者权益有“重大影响”两项要件,从而达到拒绝完全自动化决策、获得人工干预的法律效果,此路径注重平台劳动者个人层面的权益影响或损害救济。在公法视野下,主要通过有意义信息的强制性披露、自动化决策的风险评估与人工监控来规制自动化决策信息不对称风险及平台劳动者生命健康权、平等权等基本权利被侵害的风险,此路径注重平台劳动者整体层面的风险预防。(全文刊《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25年第1期)

程凌,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网安标委|《个人信息匿名化处理指南及评价方法》

2025年8月27日,全国网络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关于国家标准<数据安全技术 个人信息匿名化处理指南及评价方法>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的通知》。标准明确个人信息匿名化处理目标,提出完整技术路径与管理要求,涵盖去标识化处理、效果评估、对抗性测试、不能复原性核验、阶段性评价报告及管理机制。针对不同共享场景,给出K-匿名、L-多样性、T-接近性、差分隐私等参数建议。要求独立角色出具评价报告,匿名化处理需满足无法识别与不能复原两大核心目标,并建立证据链、风险管理与再评估机制。标准适用于组织开展个人信息匿名化处理、共享、发布等活动的技术选型、过程控制与合规审计。 (全国网络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工信部|《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2025年8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支持低轨卫星互联网和终端直连卫星业务发展,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卫星通信市场,推动卫星物联网商用试验。明确优化市场准入、设备进网许可,创新卫星频率轨道资源管理,推进卫星通信与地面网络融合。加强卫星通信业务监管、网络和数据安全、无线电保障,支持企业国际合作,完善标准体系和产业生态,推动卫星通信在应急、工业、交通等领域应用。 (工业和信息化部)

联合国|批准成立首个人工智能治理小组

2025年8月27日,联合国大会在第七十九届会议上正式通过决议(A/79/L.118),决定设立人工智能独立国际科学小组(Independent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Panel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并启动人工智能治理全球对话(Global Dialogu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overnance),旨在通过科学评估与多方协作,加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缩小全球数字鸿沟,并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小组致力于成为连接前沿人工智能研究与政策制定的重要桥梁,旨在过提供严谨、独立的科学评估,助力国际社会预判人工智能领域新出现的挑战,并为如何治理这项变革性技术提供科学依据,进而辅助国际社会作出明智决策。 (THUIAIL)

网安标委|《物联网安全参考模型及通用要求》

2025年8月27日,全国网络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发布《关于国家标准<网络安全技术 物联网安全参考模型及通用要求>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的通知》。本次修订将“信息安全”表述更改为“网络安全”,更新了物联网安全参考模型及安全分区划分,新增数据安全、供应链安全、商用密码应用及网络关键设备等条款,完善了物联网安全通用要求归纳表。标准适用于物联网系统全生命周期的规划、开发、运维及废弃退出,为组织定制物联网安全标准提供基线参考。 (全国网络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深圳市监|《卫生健康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指南》

2025年8月28日,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卫生健康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指南》。《指南》规定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卫生健康领域应用的合规性、安全性、透明性、公平性、先进性和可控性原则,覆盖启动、选型、部署、运维、下线等全生命周期流程。要求成立多专业管理小组,制定管理制度,模型需通过国家备案,评估安全、效用、风险和经济性,部署需压力测试与安全验证,运维阶段持续监测、定期更新、审计追溯,终端用户需知情同意并接受系统培训。模型下线后需彻底清理数据和权限。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上海合作组织|《关于进一步深化人工智能国际合作的声明》

2025年9月1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在天津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人工智能国际合作的声明》。声明提出成员国将支持联合国在人工智能决策中的核心作用,欢迎相关国际合作决议,推动人工智能能力建设普惠计划及国际会议。成员国将加强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应用、人才培养、投资等领域合作,推动校际学术交流、科研成果共享。声明强调在尊重国家主权基础上发展对话伙伴机制,协调发展战略、治理规则、技术标准,发展安全、可信赖的人工智能系统,并推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的互惠理念,始终坚持发展与安全并重。 (中国政府网)

公安部|公布八起涉警情及公共政策网络谣言典型案例

2025年8月28日,公安部公布八起涉警情、公共政策网络谣言典型案例,相关人员均已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案例涉及利用AI工具、短视频平台等编造传播虚假警情、公共政策谣言,包括河南醉汉伤童、武汉珠宝店抢劫、内蒙古酒店砸死顾客、瓯江大桥跳江自杀、海南电动车新规、广东肇庆艾滋感染、峨眉山人猴大战、四川阿坝牧民讹诈等。公安机关及时查处,强调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提醒企业及公众关注权威信息,防范虚假舆情对社会秩序和政策解读造成影响。 (公安部)

中央网信办|启动涉退役军人不当行为和有害信息专项整治

2025年8月29日,中央网信办部署网上涉退役军人不当行为和有害信息内容专项整治,专项整治自即日起至2025年9月底,面向网站平台,要求加强涉退役军人信息内容管理。专项整治重点包括:清理虚假退役军人人设、借退役军人身份制假售假、违规营销牟利、销售假冒军品、低俗直播吸引打赏、发布谣言误导内容、丑化恶搞退役生活、虚假摆拍炒作、利用AI技术制作虚假军人形象、虚构身份实施诈骗、歪曲解读政策卖课牟利等十类行为;中央网信办明确,各地网信部门需督促属地网站平台履行主体责任,持续发现并处置违规内容。 (网信中国)

市场监管总局|安徽省民用爆破器材行业协会及相关企业因垄断协议被行政处罚

2025年8月29日,市场监管总局公布安徽省民用爆破器材行业协会及六家会员企业达成垄断协议案行政处罚决定书。系列决定书由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作出。经查,安徽省民用爆破器材行业协会组织淮南舜泰、巢湖巢联、滁州皖东、六安皖西、黄山久联、芜湖鑫泰等企业,与其他省份相关协会及企业签署《省际民爆物品市场秩序维护公约》,达成固定商品价格、限制销售数量的垄断协议。各企业在实际经营中未实施协议。依据修改前《反垄断法》,协会被罚30万元,淮南舜泰、滁州皖东、巢湖巢联各罚20-30万元,六安皖西、黄山久联、芜湖鑫泰各罚10万元,并责令停止违法行为。 (市场监管总局)

美国|迪士尼因涉嫌侵犯儿童隐私被罚1000万美元

2025年9月2日消息。华特迪士尼公司近日同意支付1000万美元,以和解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对其涉嫌违反儿童隐私法的调查。这项和解协议主要针对迪士尼上传至YouTube的视频未正确标注为儿童内容的问题。根据美国司法部提交的诉状,自2020年以来,迪士尼向超过1250个YouTube频道上传视频,但未将儿童特定视频标记为“为儿童制作”,反而默认分类为“非儿童内容”,致使广告商能够收集13岁及以下用户的个人信息。FTC指出,迪士尼未按《儿童在线隐私保护规则》要求通知父母或获得同意,便允许收集观看YouTube上儿童定向视频的儿童个人数据。 (Los Angeles Times)

法国|因违反Cookie法规对谷歌和Shein开出创纪录罚单

2025年9月3日,法国数据监管机构CNIL对谷歌处以3.25亿欧元罚款,对快时尚平台Shein处以1.5亿欧元罚款,创下该机构罚款纪录。这两家拥有数千万法国用户的平台因未能遵守互联网cookie法律规定而受到处罚。监管机构发现,两家公司在设置广告cookie前都未获得用户自由且知情的同意。谷歌被指在创建账户时设置“cookie墙”,未充分向用户说明跟踪软件的影响。此外,其Gmail服务在收件箱条目间插入广告的行为被认定为“直接招揽”,同样未获得用户同意。Shein则被指控从1200万月活用户计算机上获取“海量”数据,且未提供充分的同意撤回选项。两家公司均已表示将研究决定或提起上诉。 (France 24)

美国|谷歌因侵犯用户隐私被判赔偿4.25亿美元

2025年9月3日,美国旧金山联邦法院陪审团裁定,谷歌因在用户关闭追踪功能后仍收集数据,侵犯用户隐私,需支付4.25亿美元(约合30.36亿元人民币)赔偿金。这起集体诉讼涉及约9800万用户和1.74亿台设备。指控称,谷歌在用户关闭“网络与应用活动”设置后,仍通过其分析工具(如Google Analytics)从Uber、Instagram等应用中收集用户数据,违反了隐私承诺。陪审团认定谷歌在三项隐私侵权指控中有两项成立,但未认定其存在“恶意”行为,故未追加惩罚性赔偿。谷歌发言人表示将上诉,称判决“误解了产品运作方式”,并强调公司尊重用户选择。 (DataGuidance)

产业发展

美团|发布5600亿参数大模型并开源

9月1日,美团发布LongCat-Flash-Chat,在Github、Hugging Face平台开源,并同步上线官网。LongCat-Flash采用混合专家模型(Mixture-of-Experts, MoE)架构,总参数5600亿,激活参数186亿到313亿。这款模型不具备思考功能,也就是说,不会经过思考然后给出答案,但美团介绍,LongCat-Flash-Chat能在仅激活少量参数的前提下,性能比肩当下领先的主流模型,尤其在智能体任务中具备突出优势。 (财新网)

星巴克|引入AI库存盘点系统

9月4日消息。星巴克近日宣布将在北美地区逾1.1万家门店部署人工智能(AI)库存盘点系统,此举标志着这家全球咖啡连锁巨头在零售智能化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该系统预计于9月底前全面上线,旨在提升库存管理效率,优化供应链,从而为顾客提供更稳定、更优质的服务。 (搜狐网)

谷歌|将Veo 3视频模型引入相册

9月5日消息,谷歌今天宣布将Veo 3模型引入自家的第一方相册Google Photos,美国用户只需在应用的“创建”选项卡中选择“细微动作”或更大胆的“手气不错”,就能将静态照片转换为四秒视频。此前于7月登陆该应用的Veo 2现已被Veo 3取代。谷歌发言人Marconi指出,这次升级能显著提升由静态图片生成视频的清晰度和真实感。 ( IT之家)

阿里|免费上线史上最大最强模型

9月6日消息。阿里上线Qwen3系列最强模型Qwen3-Max的Preview版本,这也是阿里迄今为止最大的模型,参数量超1万亿。该模型目前已登陆阿里百炼平台,且在通义千问应用及Qwen Chat上免费可用。据百炼平台介绍,Qwen3-Max-Preview相较2.5系列整体通用能力有大幅度提升,中英文通用文本理解能力、复杂指令遵循能力、主观开放任务能力、多语言能力、工具调用能力均显著增强;模型知识幻觉更少。 (智东西)

特斯拉|修改FSD定义 放弃无人监督承诺

9月6日消息。特斯拉已改变了“全自动驾驶”(FSD)的定义,放弃了最初承诺的提供无人监督自动驾驶的目标。尽管特斯拉在2016至2023年间确实向FSD购买者作出过提供无人监督自动驾驶的承诺,但该制造商现已调整官方表述,目前仅向客户提供“全自动驾驶(需人类监督)”版本。而且,特斯拉在细则条款指出,该功能并不能使车辆成为“自动驾驶车辆”,也并未承诺将其作为车辆特性提供。换言之,现在购买FSD功能的消费者,实际购买的已非早期用户所期待的那种无需人类监督的自动驾驶能力。 (Electrek)

往期精彩回顾

上海市法学会官网

http://www.sls.org.cn

法律工作 All-in-One
律页法律工具1
律页法律工具2
律页法律工具3
律页平台
律页法律功能1
律页法律功能2
律页法律功能3
开始免费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