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德和衡律师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9日
9月5日下午,由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刑民交叉业务中心主办的“追光——法律人职业转型后的变与不变”主题沙龙在北京银泰中心成功举办。本次沙龙聚焦法律人职业转型的热点话题,深入探讨了从公检法机关及军队转型律师过程中的身份转换、角色适应、优势发挥、挑战应对及对法治理想的坚守等核心问题,为转型前后的法律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参考。
本次沙龙由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管理主任吴学联致开场辞。她表示,法律人职业转型是法律行业发展中的普遍又特殊的现象,既涉及个人成长,也关乎法治建设的多元推进,无论是从公检法系统走向法律服务领域,还是跨界进入其他行业,转型过程中都伴随着困惑与突破。本次沙龙为转型前后的法律人搭建了经验交流平台,期待通过深入探讨凝聚共识,助力更多法律人在转型路上行稳致远。
此次沙龙由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权益合伙人相敏担任主持人,几位从公检法机关和军队成功转型的嘉宾结合自身经历展开了精彩的主题分享。
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高级权益合伙人、前检察官张忠系统梳理了体制内转型法律人的突出特质:政治可靠、作风扎实、专业过硬,善于从执法者视角剖析问题,同时也坦诚指出这一群体在转型初期普遍存在市场思维与服务意识不足的短板。随后,他结合自身从最高人民检察院离职后先入职腾讯公司积累市场经验并接受市场初启蒙的宝贵经历,建议转型者需主动调整视角,放下身段,拥抱市场,主动破局,以更积极的姿态适应新角色。
杭州智法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前法官黄应生分享了转型中对法律温度的坚守。他的目标是将法律的影响延伸到法庭之外,让更多人感受到法治的价值。截至目前,他已持续8年在百家号、今日头条、知乎等平台发表各种专业文章若干篇,累计50余万字,其自媒体号“法治应生”被法律界人士广泛知晓,有着较大的影响力和较高的美誉度。黄应生最后强调,无论身份如何变化,对公平正义的初心与对法治理想的追求始终是不变的核心。
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高级联席合伙人、前军官徐林围绕军旅经历对转型的深刻影响做了分享。他谈到,20多年军旅生涯培养了关注细节、高标准履职的习惯,这些特质对从事律师行业影响深远,无论是执法者还是律师,其办理的不仅是案件,而是别人的人生。他坦言转型绝非心血来潮,需提前规划、夯实基础,做好心理等方面的充分准备,在办案中应将每起案件当作“作品”精心打磨,同时积极拥抱法律科技,适应新的行业态势,主动作为。
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高级联席合伙人、前首都刑警白帆聚焦环境适应与底线坚守分享了转型心得:公安机关强调纪律性和执行力,而企业更注重商业逻辑和沟通协调,律师则要求独立判断和专业输出。关于如何快速适应角色转变,他认为关键在于放下过往经验的束缚,主动学习新岗位的规则与技能,但无论环境如何变,道德底线和法律红线绝不能触碰。
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前法官束建华分享认为,这种从等待到主动的转变,初期确实需要适应。过去在法院,每办好一起疑难案件,实现个案正义很有成就感,现在作为律师,帮客户化解法律风险后赢得认可与信任,同样是职业价值的体现。此外,法官职业培养的敏锐观察力是转型后的重要助力,她强调了思维转换,用行动解决问题,在实践中平衡理想与现实。
在沙龙的核心讨论环节,几位嘉宾围绕“转型中的变与不变”的主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大家一致认为,转型中“变”的是身份、职责、角色与视角,从体制内执法者到社会法律服务者,从甲方思维到乙方视角,从专注单一领域到应对多元需求;转型中的“不变”是对法治理想的执着追求、对公平正义的不懈坚守,对专业的持续精进。在AI时代,人工智能是工具而非对手,转型法律人应充分利用体制内积累的实践经验,结合现代科技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但绝不能放弃对法治本质的理解和对人文关怀的坚守。
活动最后,主持人相敏作了总结,她引用江平教授的名言强调,无论身处体制内还是转型后的体制外,法律人对法治的追求始终如一,这种追求正是职业转型变化中最珍贵的 “不变”。随后,各位嘉宾分别为转型路上的同行者送上寄语:张忠以“惟其艰难方显勇毅”共勉,黄应生强调“相信自己,顺势而为,坚持不懈”,束建华坚信“按自己的本心,大大方方度过一生”,徐林认为“了解自己,大胆尝试”,白帆建议“无需纠结,遵从选择”。
本次沙龙采取线上线下同步方式,“德和衡律师”视频号全程直播,共有2000余人次收看。沙龙不仅为转型前后的法律人搭建了深度交流平台,更通过嘉宾们的真实经历与深刻思考,深化了对职业转型中“变与不变”的理解,为法律人在身份转换中扬长避短、坚守初心提供了具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