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话题

来源:法客帝国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9日    


微信联系: lishulvshi

编者按:

近期,很多年轻的律师同行问我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与律师职业选择、工作方法、职业方向、发展思路、合伙人成长等方面的问题,我觉得很有价值,抽空在 “小红书” 平台做过一些简单的分享,由于字数限制,我尽量每天抽出半小时精雕细琢在1000字以内完成一个小话题的表达。集腋成裘,竟然陆续有了几十篇小文章,先分享给大家。如果大家还关心其他问题,也请留言给我,我争取陆续回答编发。感谢关注。

很长时间没有更新了,我给一直催更的朋友检讨一下。做律师久了,更倾向于踏实稳妥靠谱高度可预期的风格,在我这里大概率看不到哗众取宠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内容。

2025过了一大半,就主题,说一些我个人的观察和思考吧,希望对年轻的朋友们有帮助:

1. 我个人、团队和整个律所,我们的业务量、收入数据、客户需求等,总体来说,稳中有升。当然,有一些内外部客观形势、行业变化、经济周期等因素影响。整体感觉和形势,较之前几年,有很大不同。但要说困难,并没有感受到极端变化,或者说让我们对行业产生悲观认识的变化。甚至,还有一些相对向好的变化和机会。

2. 非诉领域重大变化。前几年创业投资重大交易产生的良好预期类项目机会,甚至由此衍生出来的资本市场业务,逐渐没有了,相应的,很多年前大家眼中高端西装革履精英模样的非诉律师群体,受到了极大影响。极端案例是一些大所的主要合伙人,2025很长时间都没开张,他们要维持团队、成本、体面,会难熬。毕竟,传统创业者、投资者客群,整体没有了。新赛道的商业逻辑也发生了根本性、颠覆性变化。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3. 特殊行业领域变化。大批五零后六零后甚至七零后靠传统创业实现财富自由的人群和产业,受到了颠覆性影响。比如房地产领域,此前豪掷千金挥金如土大把支付律师费的房地产老板们,作为一个重要大额支付律师费的群体,整体性的不存在了。无论诉讼还是非诉,都不行了。回顾了一下,前些年能够支付大额律师费的客户们,相当一部分都是房地产客户和老板,以及周边的业务领域。现在,都生存艰难。

4. 传统重大疑难业务领域。典型如高端疑难复杂综合的知识产权、商业秘密等领域,重大疑难复杂的合同纠纷(无名合同为主),重大疑难的公司控制权争夺和股东间争议案件,重大疑难复杂的金融证券类诉讼纠纷,重大疑难的矿业和能源投资纠纷等,重大疑难的工程领域纠纷……等等。就我的观察和体验,这几年的业务量、市场需求和支付能力,都还在稳步增长,前些年粗放模式和低风控下的风险逐渐爆发,对高质量、高水平的律师团队的法律服务需求,似乎比以前更强烈了。在此基础上,客户对风险的高度敏感,对法律、规则、专业和律师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增加,也是教训培训市场的好机会。

5. 行业变化机会。在重大疑难争议领域,对我和我所在的团队及律所而言,意味着更多业务机会。在这个行业的金字塔结构里,越是重大疑难复杂争议,客户选择范围越是有限和集中,他们更慎重谨慎小心的花好每一笔钱。在律师费谈判中,他们不嫌贵,更在乎真正以专业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些特殊的业务竞争中,客户对价格的敏感度并不高。

6. 刑事业务领域。很多人认为,刑事业务领域也有增量机会,确实一些人因特殊且高调的营销策略和辩护思路,业务机会和收入大大增加。但在大量认罪认罚以及纪监委深度介入的背景下,意味着传统业务的大量萎缩、有支付能力的广大群体不再需要辩护。不过,在重大经济犯罪领域,机会还是很多的。大家感受一下,这样的后果是什么?

7. 执行业务是重要增长点。除了传统的不良处置和金融机构的清收业务外,随着执行法律体系和相关配套法律司法政策的完善,传统的执行业务领域迎来重大机会,相应的技术和专业含金量逐渐提升。

我认识一些相对年轻的同行,反复尝试后,选择以特定主体、特定程序、特定领域产生的执行业务上,得到突破。甚至不少单兵作战都能实现上百万创收。比如,专门以追加国企为被执行人的工程终本案件,利用大数据挖掘客户和财产线索等手段,内容吸引债权人做全风险等方式,找到了突破口。

8. 我一如既往的强调,作为微观个体,不要关注行业大势。反正现在也没多少业务、客户和收入。要多关注个人自身的能力建设,重点在于专业能力建设、市场能力建设、展业以及展业工具方法能力建设、洞察人心和洞悉人性基础上与人沟通的能力建设。船小好调头,千万不要去关注太多的所谓“布局”和“打法”。

9. 律师的底层逻辑,还是个体手工业者,哪怕带领团队,带领一个律所,年创收几百几千万的合伙人,也不过是有机会面向更多优质业务、优质客户的手工业者而已,还是要靠底层能力去刷脸、去动手、去迈腿。否则,就不会有人买账和买单。有天花板,且难传承。所以,二八法则甚至一九法则下,要早日形成自己的不可替代性优势。而且这个优势,最好不是价格,客户找你不是因为你更便宜,而是你更值得信赖。

10. 最近在与团队内部同事交流培训时,我翻开十几年前我做律师助理时的“工作日志”,特别有感触。回头看,而今的很多认识论、方法论,基本在那个时候初步形成。近期,我按时间和逻辑顺序,整理分享给大家吧。

延伸阅读

法律工作 All-in-One
律页法律工具1
律页法律工具2
律页法律工具3
律页平台
律页法律功能1
律页法律功能2
律页法律功能3
开始免费使用